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年度工作总结

索引号
jjkfq/2024-10154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发文日期
2024年01月19日 15:04:18
发布机构
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办公室
文号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十堰经开区以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主线,全面围绕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和十堰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目标,推动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相互融合、协同发展,努力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上作示范、当先行。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4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179.3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8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7亿元。

一、聚力产业转型,延链补链强链,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建设强基赋能

(一)做强整车龙头。深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全力支持4家整车企业、10家改装车企业提产能、抓技改、促转型、拓市场。赛力斯EC系列实现量产。东风特汽与鹏飞集团联合研发氢能源商用车,首批100台氢燃料重卡交付使用。宝路汽车与东风商用车、徐工随车开展整专一体化项目合作。帕菲特与江淮汽车联合开发的首款可换电新能源清障车下线销售。在省内地级市率先启动智能网联应用场景建设,东风悦享无人驾驶公交车已上路试运营。

(二)加快产业转型。实施技改提能,18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从传统燃油商用车向新能源乘用车转型。建设绿色园区,东风采埃孚、万联达等20家企业创建区级绿色工厂,累计在赛力斯、东风派恩等8家企业及园区办公楼等70万平方米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设施。突出数字赋能,与陕西德元建设现代物流运输网;与联通公司开展全面战略合作,会同林安物流构建数字产业链全覆盖体系;工业大数据中心纳入湖北省服务业“五个一百工程”重大示范项目,成为全省规模最大工业大数据服务商。经开区获评湖北省首批“数字经济标杆园区”。

(三)培育市场主体。实施“四个一千”工程,引导千家万户经营汽配,致力打造“紧固件之乡”。全年新增市场主体2317个,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9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2家。组建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汽贸汽配、专用车、外贸出口、二手车出口“五大产业联盟”。

二、聚力产城融合,推进流域治理,新型城镇化建设破题开篇

(一)坚持规划引领。全面衔接《十堰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高标准编制东部产业新城规划、产城融合示范区“一总两分”规划(产城融合总体规划、白浪路沿线片区规划、红庙片区规划)、“两小一峰”(小武当、小龙溪、杏树峰)规划,制定《城镇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强区工程三年行动方案》。

(二)推进流域治理。扎实推进茅塔河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建设。持续推进系统治水,强化工业污水集中闭环处理,十堰东部工业污水处理厂主体结构已基本完工,推进15公里配套收集管网建设,精准接入50多家企业污水,流域工业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100%。采取“排污监测+用能监控”的组合监管方式,提升环境监管水平。推进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完成7条重点支沟治理,累计新建、维修雨污管网9.5公里,流域中游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由75%提升至85%,雨污分流率由70%提升至80%。2023年6月以来,茅塔河方块村断面水质连续6个月均为Ⅱ类。

(三)优化民生工程。新建供电85个台区,改造燃气管道17.8公里。东方美境保障性住房项目开工。完成全民健身中心建设、白浪路更新和汽配城改造。区人民医院新院区项目主体顺利完工,东风50学校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升级改造十堰国际会展中心,国瑞观澜华府和寿康商业综合体项目有序推进。

三、聚力开放创新,全面深化改革,外向型经济提质增效

(一)强化科技创新。全年申报高新企业51家;新增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290家,同比增长80%;完成技术合同登记额24.19亿元,同比增长37%。浩达、高周波成功申报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10家市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获批,东风三立获得湖北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帕菲特、天运公司获得湖北省科技厅2023年科创“新物种”称号。“湖北自贸区联动创新发展区”正式授牌。

(二)做强外贸平台。聚创跨境电商产业园获批“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汽配之家”平台成为全国首个垂直类汽配跨境电商平台。成功举办2023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交易会,87家整车及零部件企业、131家汽车汽配经销商、2000余家采购商完成交易,交易合同总金额约18亿元。成立湖北汽车零部件出口俄罗斯服务中心。携“十堰造”汽车零部件产品参加“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新增海外市场订单1000万美元。

(三)全面深化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打造“三级”综窗服务品牌,创建“枫桥式”办税服务厅,注册登记“三化”改革列入2023年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改革试点,企业登记智能审批改革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开工一件事一次办、验登合一、远程视频踏勘等3项改革举措获省工改办通报表扬,经开区获评“2023中国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最佳园区”。

四、聚力民生改善,深化社会治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一)用心惠民生。完成2173户群众安置,安置率99.82%。完成“8·6”洪灾倒房户安置工作。完成“转供电”整治8515户,完成率95.7%。完成水网转换3049户。完成气网改造2143户。完成1092户老旧小区改造和2865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完成福利院旧房改造、2处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提档升级、38户适老化改造。落实“双减”政策,推进校际均衡,完成铁路小学与柯家小学“教联体”建设。

(二)全力保稳定。整改销号各类安全隐患964条,全区事故实现“一无两降”。上级交办信访事项按期化解率100%,积案化解率100%且无回流。圆满完成重要时段安保维稳工作,实现“零”非访“六个不发生”。

(三)系统抓治理。深入推进法治建设,建设“1+9+N”民调阵地,全面落实“一村(社区)一警一法律顾问”“一企一警”,做好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律师“四进”、人民调解等工作,实现了“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目标。

五、聚力党建引领,强化能力作风,凝心聚力抓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

(一)强化政治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全年召开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6次,为全区2943名党员发放必读书目,组织集中学习交流262次,开展交流研讨7次,举行“科局长谈工业化”“能力作风大家谈”等活动15次。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1000余场,打造3个统一战线“同心聚力·共同缔造”样板点,4家单位获评“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二)夯实基层基础。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以能力作风建设和村(社区)党组织整顿提升为契机,深化实践活动和共同缔造,扎实开展“五亮五共”活动,动员1355名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村(社区),选优配强221名党员中心户和321名楼栋长,组建125支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200余场次,建立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三单服务机制”。高效推进39个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服务小区建设,打造“红色司机之家”4个,新建“白浪红·爱新驿站”2个、“贴心办”零工驿站3个。经开区被省委人才办授予省级人才基地、省级人才创新服务中心,易捷特公司获评省级人才驿站。

(三)转变干部作风。制定《区党工委和班子成员2023年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增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实效,深入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一体推进纪律教育、政治巡察和监督执纪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圆满完成机构改革,努力营造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干事创业氛围。